logo1 logo2
当前位置:首页 > Med投资 > 观点
Med·投资 | 观点 动物源性器械的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05        浏览量:2210        来源:本站

图片

图片

图片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基本介绍





动物源性植介入医疗器械是指基于动物组织或源自动物的材料制造的主要用于介入性治疗的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这些器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可以被人体组织接受和适应,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其核心技术涉及组织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材料学、临床医学等多领域学科与工程技术,产品具有学科综合性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等特点。该类产品通常需要大量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数据来证实,产品验证周期长,其中特别是需要进行动物组织工程和化学改性处理,以确保产品确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能够在人体内稳定运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避免动物组织的排异反应,并防止植入后过早发生钙化现象。
图片



技术沿革





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早的动物源性植入材料包括牛肝、鱼鳔和兔子血管等,主要用于修补和替换人体内受损组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使用动物皮肤制作的人工皮肤和使用动物心脏瓣膜制作的人工心脏瓣膜。70年代以来,随着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领域的发展,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得到了更广泛的扩展。   

如今,随着高新技术的引入,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的制造和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方面,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使得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随着3D打印、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的制造和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例如,目前已经出现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心脏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的心律变化自动调节起搏器的频率和强度,提高治疗效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敦力的Adaptive CRT技术。Adaptive CRT技术是一种自适应心脏起搏器技术,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患者心脏电信号的变化,根据实时结果来调整起搏器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再次入院和死亡的风险,同时还可大幅减少心力衰竭的症状。


市场正蓬勃发展




据市场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2020年全球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97.9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将以每年7.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达到182.8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和私营企业都在加大对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市场的投资和支持,一些私营企业正在不断研发和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当前,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应用广泛,包括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这类心血管疾病在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美国FDA近年来批准了诸多心血管类的动物源性植入医疗器械的上市,例如Edwards的 EVOQUE 逐步扩张心脏电极,该产品使用牛心包组织制成,用于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和心房颤动诊断设备的导电电极,于2020年10月获得FDA批准;CorMatrix 的 CanGaroo ECM心包修复补丁。该产品也是一种可吸收的生物材料(主要成分为羊肠膜),用于心脏手术中修复或替换受损的心包组织,于2021年1月获得FDA批准。


国内领先企业




佰仁医疗成立于2005年,2019年12月登陆科创板。公司是国内技术领先的动物源性植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平台企业,产品覆盖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以及外科软组织修复三大领域。

公司拥有原创性的动物组织工程和化学改性处理技术,可使处理后的动物组织植入人体后抗排异、抗钙化、长期满足预期治疗要求。公司使用该技术生产的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牛心包瓣于2003年获得注册,是国内最早注册、目前唯一有长期循证医学数据的国产产品,在抗钙化方面做到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形成了相当坚实的技术壁垒。

图片


图片图片